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万物皆虚

2020-05-13

返回专栏首页

作者:万物皆虚

原创投稿

评论:
希望借助《后浪》破圈的B站,被“后浪”拍死在了沙滩上

    B站在5月3日,推出了自己的青年节主题宣传片《后浪》。作为献给所有B站新一代年轻用户的演讲,《后浪》在推出后,迅速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反响。它的影响力很快冲出了B站的用户圈层,引发了全网的关注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但是,《后浪》引发全网关注的原因,并不在于其本身的成片质量如何,而是人们围绕其所要传达的核心理念,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这些争论,使得《后浪》毫无意外地“出圈”了。只不过这次“出圈”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更是一次“翻车”。显而易见,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,并不如当初预想的那样整齐一致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如何去理解这一现象?我想首先还是得从《后浪》所面向的受众说起。

    在《后浪》的播放列表里,很显眼的罗列了视频的三个版本——B站用户观看版、央视专供版、央视专供版的完整版。后两个版本,内容几乎一致,只不过是通过剪辑,将视频的时长进行了一定的压缩。所以,真正意义上的《后浪》有两个版本,一个是给以B站用户为代表的,当代青年们观看的,另一个,是给坐在电视机前的“前浪”们观看的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给前者看的版本,除了有何冰老师铿锵有力的演讲外,还加入了大量B站UP主们的视频素材,一定程度上,代表了B站的内容特色。让原本略显枯燥的演讲画面,显得更加多元化,符合B站用户的日常观看习惯。就好像我们日常看文章一样,有图有文字,观感自然不会差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而另一个投放央视的版本,则在呈现形式上,显得更加专一。整部宣传片,并没有过多去展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,核心还是在于对B站的宣传推广。众所周知,央视的广告投放,向来比较严格,B站能获得这次宣传自己的机会,当然得认真把握。所以,这个投放央视的版本,重点其实是片尾的那段文字——和1.3亿B站年轻人一起,表达自我,拥抱世界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这也就成了,《后浪》系列视频引发争议的导火索。

    对于“前浪”们来说,B站的这部视频,无疑是成功的。因为它本质上,就是一次以B站为核心的商业宣传——它既满足了“前浪”们对年轻一辈的期望,也让B站获得了除自身用户群体之外的,更广泛的大众的认可。对于这些观众,他们并不需要看到详细的视频内容,就可以对B战这个平台,以及它的用户群体,形成一个大致的认知。

    说的直接一点,B站可以靠这部宣传片,获得更多来自资本、官媒、甚至非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关注。

    作为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聚集地,对于资本来说,B站有着莫大的吸引力。因为在目前看来,没有任何一家视频平台,能做到像B站一样,有如此庞大且稳定的核心用户群体。

    从B站19年Q4季度的财报,就可以看出这一点。据B站2019年Q4季度财报,即19年全年的综合财报显示。B站在整个Q4季度,收入同比增长了73.75%,毛利润同比上涨19.82%。这个上涨趋势可以说相当亮眼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B站各季度毛利润以及毛利率增长情况

    而在用户层面,过去一年的时间里,B站的正式会员数(需通过相应的问卷测试才可成为会员),同比增长了50%,更为惊人的地方在于,这些新增的会员用户,12个月留存率高达80%,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。意味着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,每100位加入B站会员的用户中,12个月后转化为持续稳定使用的用户,高达80人。这是很多视频平台做梦都想取得的成绩。而所有这些数据,意味着B站能有机会得到更多资本的投资,它们是B站走出去谈判的资本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而对于部分官媒来说,入驻B站,也已成为他们了解当下年轻人喜好,最有效的手段。从早期的共青团中央,到后来的央视新闻,这些传统媒体对B站的关注,一直是有目共睹的。尤其是今年年初这段时间,B站与央视新闻展开合作,第一时间播报疫情相关信息,我们可以看出,不管是B站自身,还是以央视为代表的官方媒体,都希望能互相从对方身上获取到足够多的资源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所以,B站投放给央视的宣传片,无疑是成功的。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在宣传片放出后的第一时间,关注、转载最多的,不是片中的年轻一代,而是那些70、80后的“前浪”们。他们有些确实是羡慕年轻人的精彩生活,有些则是看到了B站的发展潜力,或者,是为了让自己更方便融入到年轻人的话题中。

    那么,对于真正的新一代年轻人们,这部《后浪》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
    主流的声音,自然是充满认同。无论是《后浪》视频里的弹幕大军,还是视频底下的评论区,我们都能找到大量对视频表示支持的用户,他们赞扬着视频里激昂的演讲,抒发着自己作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。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,振奋人心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而在微博和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上,关于这条视频的争论,也正进展得如火如荼。这里是争论爆发的主战场,大家很自然的站立成两派,一方的观点,和B站的评论区基本一致。而另一方,则认为B站的《后浪》,并不能真正反映,当前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现状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对于这个问题,还是得回归到视频本身来理解。

    《后浪》视频引发争议的原因,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素材的不恰当选用。在B站给自己用户观看的那一版《后浪》中,视频中的多数素材,是由各位B站UP主提供的。这些素材,无一不曾是B站的高流量作品,它们最能展现B站整体内容的创作质量。无论是UP主,还是视频素材本身,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 

    但坏就坏在了“代表性”这一点上。既然是表现当代青年生活的宣传片,那么代表他们的,就该是一些更为亲近真实生活的内容。而不是视频中出现的跳伞、出国旅行、数码产品评测,这些东西,距离普通青年的生活,实在是有些遥不可及。

    当代的年轻人,同时也拒绝被轻易“代表”。虽然视频上来就批判了“一代不如一代”的陈旧观念,但紧随而来的,则是另一种更常见的家长式思维——别人家的孩子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视频中过着光鲜亮丽生活的UP主们,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,相反,他们在视频里的表现,更像是我们熟悉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他们将当代青年整体的消费水平、生活水平,拔高到了脱离实际的层面。因此,即使是那些我们熟知的UP主们,当他们被集中展现在这样一段视频中时,或多或少都会让观众感到不适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当然,我们可以理解B站选择这些素材的初衷。毕竟当红UP主可以说是B站的主要财富,他们确实能向“前浪”们展现当代青年的朝气。但问题在于,B站的很多视频内容,创作的初衷,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。因此UP主们会费尽心思的,去钻研一些不那么大众化的选题,进而给视屏带来更可观的播放数据。这几乎已经成了B站创作的一条规则——想要获得高流量和高关注度,内容必须足够吸引人。

    最近B站一位UP主的经历,就恰好能证明了这一点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这位ID名为“布鲁sir_”的UP主,来自B站的游戏区。他和千千万万普通的UP主一样,用心为自己喜爱的内容做视频,但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境地。他目前共投稿了八十余部作品,大部分的播放量都只是寥寥数万。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人气,他也尝试了一些游戏之外的题材,像是做影评,社会新闻评论等。但效果都很一般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但是在今年的1月22日,他投稿了一个视频。名为《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期视频了,再见了B站》。讲述了自己在做UP主的这些年里,积累的一点感想。同时向观众表明,自己其实是个富二代,迫于来自家庭的压力,将要回去继承家业。在他两天前发布的另一个视频中,他向观众展示了父母刚给自己买下的,价值1800万的豪宅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这两个视频发出后,很快便获得了600多万的播放,上了B站的全站排行榜,也让“布鲁sir_”快速涨粉20万。

    相信看到这样的反馈,他的心情必然是五味杂陈。自己原本用心创作的视频,一直以来都是反响平平,但随便秀个豪宅,就能轻松吸引来巨大的流量,这种强烈的反差,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,无疑是被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自己脸上。

    更为现实的是,在沉寂了数月后。布鲁sir_又开始在B站投稿,内容还是关于他喜爱的游戏。但这些视频的表现,又再次回落到了当初不温不火的样子。播放数据依旧惨淡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有着类似于布鲁sir_这样遭遇的UP主,在B站并不少见。用心制作的视频没人看,但一旦去做一些博人眼球的内容,就能收货很可观的播放数据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回到《后浪》视频素材的问题上,B站采用这样的素材作为宣传片的主体,确实是B站的失职,但同时这种现象也该引发用户自己的反思。那些充斥着消费主义、享乐主义思维的视频,之所以能被选为代表当代年轻人的素材,其实用户自己也在不经意间,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    在《后浪》播出不久后,相关的反对声音,逐渐从其他平台回拢到B站本身。作为此次事件的发源地,B站的用户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,表达自己对《后浪》的反感。

    在《后浪》发布的当天,就有UP主做出了恶搞版的《前浪》,将原本的视频素材,替换为B站用户们喜闻乐见的土味短视频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虽然作者自己表示,视频内容并没有去刻意解构《后浪》,但这丝毫不妨碍观众们,在评论区发表各种恶搞言论。

    B站的百大UP主朱一旦,结合热点制作了自己的《非浪》,热度甚至丝毫不亚于《后浪》,在博人一笑的同时,也算是对主流价值观的一种抗争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除此之外,如今你在B站搜索“前浪”、“后浪”的相关内容,可以发现大量的原创恶搞作品,“后浪”这个词,显然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定义,发展成了一个新的网络符号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如今,你可以如此定义“后浪”代表的年轻人——盲目遵从主流价值观,崇尚高消费生活和享乐主义,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《后浪》中描绘的模样,且对那些抱怨生活压力过大的同类,嗤之以鼻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在《后浪》热度持续发酵的同时,网友们造梗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。尤其是《后浪》演讲中的部分句子,如果被单独拿出来使用,可以带入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语境中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比如那句“你们拥有了我们曾梦寐以求的权利,选择的权利!”,就被很多网友用来嘲讽如今严苛的审查制度,在这两天爆出的“国行PS4疑似再次遭到举报”事件中,相关的评论里,我们总能见到几条“选择的权利”。

    B站的每一棵韭菜,都渴望被《后浪》滋养

    很显然,这次B站靠着《后浪》,又一次成功出圈了。不管是出于商业性质的考量,还是单纯的看视频的影响力。《后浪》都是一个“爆款”。只不过这个“爆款”的成功,再次消耗了B站已经持续下跌的口碑。

    B站的成功,源于无数年轻观众的拥护。而这些爱在小圈子里待着的年轻人们,似乎目前还没有做好和B站一起,接受主流价值观审定的准备。接下来,是继续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还是走出去拥抱主流世界,这是对B战的考验,也是对所有热爱B站的年轻用户们的考验。

    表达自我,是B站成功的关键,但拥抱世界,也许会让B站走向衰亡。

    玩家点评 0人参与,0条评论)

    收藏
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
    分享:

    热门评论

    全部评论